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15221858802
刊登于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表示,有超過一半的不能夠復制的心理學研究實際上都是錯的。為了嘗試確定心理學研究的可復制性,來自開放科學合作團體(OSC)中的270名科學家都盡力去復制100篇此前研究中的結果,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研究都不能進行復制,這隨即在心理學研究界刮起了一股“復制危機”之風。
隨后來自哈佛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的四名研究者Gilbert,King,Pettigrew和Wilson進行了一項深度的數(shù)據(jù)檢驗,他們指出,OSC團隊或許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即他們或許做出了非常悲觀性的判斷結論,
這四位研究者表示,許多復制性研究的方法都和原始性的研究方法有明顯的不同;首先研究者引入了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誤差來評估有多少復制性的研究會因偶然性而失敗或終止;其次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相比高精度的研究而言,低精度研究的失敗風險是前者的四倍,即當復制性研究偏離原始方法后,其就會導致復制性實驗失敗。
像很多科學家一樣,Gilbert等四位科學家讀到OSC團隊的文章后表示震驚和失望,當他們開始詳查實驗方法并且重新分析原始數(shù)據(jù)后,他們指出了問題所在,即為何這些復制性的實驗選擇了100篇原始的研究。King說道,如果我們想評估人群參數(shù)時,我們要么必須隨機選擇人口樣本,要么進行統(tǒng)計學的修正分析,而OSC團隊則沒有這樣做;而且如果我們想去復制一百項研究時,其中一些研究會因為偶然性的原因而失敗,這是zui起碼的抽樣論,因此我們必須利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來評估多少項研究會因偶然性而發(fā)生預期性的結果失敗,即便OSC團隊這樣做了,但他們有一個關鍵性的錯誤。
當OSC團隊進行計算時他們沒有考慮到復制性的實驗研究并不是來自相同群體中的新樣本,而且這些樣本通常也不同于此前研究中的樣本,而前者樣本和后者之間的差異就是統(tǒng)計誤差的來源;因此我們如何進行準確的計算并且應用到數(shù)據(jù)中去呢?研究者觀察到的實驗失敗的數(shù)量僅僅是他們所期望的因偶然性而失敗的那些實驗,即使所有的一百項原始發(fā)現(xiàn)都是真的,而匹配原始性研究的復制性研究的失敗僅僅是復制研究的失敗,其并不能代表原始性研究的結果。
換句話說,并不像原始性研究中的參與者,復制性研究中的參與者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和差異性變化;zui后研究者Gibert說道,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其是科學雜志所有科學領域研究的第三項年度突破,同時也將改變許多科學雜志的政策,引發(fā)重點機構投資的改變,并且會嚴重破壞人們對心理學的傳統(tǒng)認知。研究者希望OSC后期通過更加嚴密的研究來糾正他們的問題以及對公眾認知帶來的誤解。